DSC03098.JPG 

二月十一,我們的一週年紀念 :)

 

交過幾個男朋友,但這還是頭一次收到玫瑰。

(以前學生時代都收什麼去了?宵夜?)

 

最怕人家問,法國男人是不是都很浪漫? 這實在是很難回答。

我家貓男孩,心思細膩又敏感,我神經大條是個務實派,對我來說,他當然浪漫。

會記得所有特別日子的是他,會精心安排約會的是他,會偷偷買小禮物製造驚喜的是他,

在做所有決定前總是把妳擺在第一位,考慮怎樣對妳最好的也是他;

相對,大女人的個性常讓我扮演惡魔的角色,我不太知道怎麼搞浪漫,

我情緒化,又老忘記一些「歷史上的」重要日子。

他曾對我開玩笑地說,「妳很幸運,因為我很愛妳。不然,我不知道有誰可以和妳在一起一輩子?」

 

如是,天使與魔鬼,他跟我。

 

好,回到法國男人浪漫與否的問題。

我不是很確定「法國男人很浪漫」這個形象是從何而來,是電影嗎!?

或是擴大而論,「法國是浪漫之都」的言論也是普遍台灣人對法國的印象,因此法國人普遍來說很浪漫。

我想,真正待過法國(並非旅遊玩樂)的人,大概不會這麼看待法國。

 

「浪漫」一詞從十八世紀浪漫主義演變到今天,我們的 romantique 跟原始的定義早已背道而馳。

一般我們所謂的浪漫,

基本上遠離不了一場愛情電影、燭光晚餐、鮮花禮物、無微不至的體貼等等(這不是我家貓男孩嗎?哈哈),

但事實上,相信許多長居過法國的人更能認同的法國印象是「散漫」,倒非浪漫。

 

浪漫主義,並非一項大家大搞浪漫的運動。

夏爾·波特萊爾:「浪漫主義既不是隨興的取材、也不是強調完全的精確,而是位於兩者的中間點,隨著感覺而走。」

它是深層的,它是對於一切過於理性的一個反思,強調人應該內視自己的情緒,呈現強烈的情感甚至是憤怒、恐懼等,

它包容一切的不完美與感性,表現個體的獨特,我們甚至也可以將法國大革命視為浪漫主義的產物之一。

 

於是,承襲浪漫主義,如今法國其實個人主義色彩更為濃厚,

一般人所嚮往的情調並非完全不存在,而是我們不該把法國跟我們所認知的浪漫畫上等號,

我想,與其用我們在電影裡面所擷取的浪漫印象去期待法國,倒不如用古老一點的定義去觀察會更容易理解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